第十七届中国鸟类学大会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爱鸟国际 2023-10-24 18:30:07
21 684

本届大会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鸟类学研究”为主题,安排了5个特邀大会报告,5个大会青年报告;设置了26个单元185个专题报告,6个圆桌讨论会,展示和交流壁报106个,各种形式的报告总计307个。此外,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科学基础与实践”边会。

在大会报告中,南京师范大学常青教授系统介绍了全球极危鸟类勺嘴鹬的种群现状、致危因素和保护对策,并基于卫星追踪确定了勺嘴鹬的关键栖息地,为开展这一滨海湿地旗舰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作为兄弟学会的代表,介绍了中国大鲵分类和分布的新见解,强调了将遗传多样性纳入保护计划的重要性,为受胁鸟类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借鉴。北京师范大学邓文洪教授介绍了大杜鹃与北红尾鸲在巢寄生与反巢寄生之间的博弈,发现北红尾鸲反巢寄生对策的个体差异和行为响应,为物种协同进化研究提供了新观点。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Morgan Tingley博士利用长期监测数据,揭示了北美鸟类在空间分布、物候节律和形态特征三个方面对气候变暖的多维度响应。昆士兰大学的Richard Fuller教授回顾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面临的威胁和近年来的保护成效,指出当前在科学研究和保护行动方面存在的不足,强调了综合多源监测数据并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基于证据的候鸟保护的重要性,这些工作对我国的鸟类学研究和鸟类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在大会青年报告中,来自香港大学的Simon Yung Wa Sin博士,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强研究员,中山大学的马亮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张德志博士,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胡莉博士,分别做了题为“Avian genomics: From the conservation of North Pacific albatrosses to the evolution of plumage color in an Australian songbird”,“从合作行为演化联想到中国鸟类理论生态学应关注的10个问题”,“气候变化对全球荒漠鸟类的影响”,“基因流导致系统发育重建的不确定性:以近缘雀形目鸟类为例”,“猎隼高原拓殖之路”的精彩报告。

已有684人赞过
查看全部 >
已有684人赞过
已有21人评论过
最新文章 全部>
爱鸟网小程序

京ICP备180336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70号  京网文【2020】5435-1067号

Copyright ® Beijing Birdfans International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爱鸟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